六年级游记作文集合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游记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游记作文 篇1
学校的植物园一年四季都生机勃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常常到植物园来放松心情。
今天放学,我向植物园走去。走到操场,剑兰便为我引路。剑兰像一个威武战士,那利剑般的叶子,使任何人走敬而远之。我顺着两旁种着剑兰的小路走到植物园,走进植物园,迎面扑来一阵带着花香的微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高大、粗壮的橡树,它们像是植物园的主人,来到门前欢迎客人的到来。在橡树枝上,鸟儿欢快地歌唱,像在说:“有客人到植物园做客啦!”而在橡树后面,还有一棵美人蕉。她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风一吹,她便翩翩起舞,像是在用舞蹈欢迎客人的来到。走到美人蕉的左边,有一片软绵绵的草地。草地上有许多野菊花和蒲公英。它们像是在举行舞会,黄菊花和蒲公英跳着双人天鹅舞,草儿也不甘示弱,一起跳着“草裙舞”,而风却在旁边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风便带着花儿们的香味,匆匆地走了。
而在不远处,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虽然是石头,却被雕得栩栩如生。瞧!那只小鹿,眼睁得大大的,看着同学们在运动,它好像也想去和同学一起玩;那只小青蛙,总望着教学楼,好像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那只小蜗牛,总看着植物园门口,好像看看
哪个朋友来玩了。走到美人蕉的右边,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一闪一闪的,让人看了,特想摘下一串来解口馋。
每一次走出植物园,我总是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啊!充满生机的植物园,你将成为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段。
六年级游记作文 篇2
夏天没事的时候,带父母去天津蓟县玩,还真不错,只是他们年纪大了,不太适合爬山,我自己又单独跑了两趟,盘山,上学时候爬过,还记得当时有水,爬到山顶正在修庙,跑下来,别的细节都忘记了,好多年没上去了,找个当地的陪,跟我一起去。
盘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A 级景区,犹如十里锦屏,巍然屹立于京东,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喜欢旅游私访的乾隆皇帝盛赞盘山风光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把盘山与江南山水比美。景区更是拿他打广告,在那交通不便的旧社会,他32次来这里,他还工作不啊?!
盘山风景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北12公里处。盘山古名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因它蜿蜒盘踞,“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盘龙山。因它一峰独起,独立无依,蜂窝莲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于古无终国,故名无终山。三国魏时它还叫无终山。曹操《表论田畴》说:“田畴率宗族入无终山中”。因为魏国田畴隐居无终山,曾为曹操征服乌桓当过向导,但又拒绝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隐居山中,所以后人为了纪念田畴,把无终山改叫田盘山,意思是田畴曾经在山中盘桓。省略叫法为“盘山”。
盘山风景区尤其以“上盘之松,盘中之石,下盘之水”著称,峰石各抱地势,竞相峥嵘。挂月峰如银钩挂在半空;九化峰象九朵莲花盛开一样;真可谓峰峰相依,峰峰各异。从丁路莲花岭进山,夏日骄阳似火,而进山却树树木森荫,层峦碧染,万壑堆青,清风送爽,十分幽黯恬静。行不远,就见迎面巨石上刻“入胜”二字,转过山弯,有一巨石如元宝,名“元宝石”,上刻“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但只见山抛险峻,林木荫郁,怪石嶙峋,苔痕添翠,清流淙淙。
盘山“步步有景”,名胜古迹遍布。据康熙年间《盘山志》记载,盘山名胜计有十峰、八岭、三盘、五台、八峪、九岩、十一洞、二十六名石、一淀、八泉、三井、五桥、四沟、二潭、五地、一塘、百余座塔 (三座佛塔,百余座僧骨塔)、四亭、二轩、七十二寺、庙、庵。共有景点数百处。古佛舍利塔是辽代建筑,明代重修。重修时曾发现塔内藏有石函、舍利和佛像等物。塔高22。63米,边长3。38米,八角十三层。塔基由花岗岩须弥座和三层仰复莲花组成。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密檐角上挂着104个铜铃,山风徐来,叮酚猩。塔前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柏,为天津市年代最久的树。塔西有彻公长老和尚灵塔。塔下有“善蛇洞”。传说有72条护塔的蛇。
石塔林,是和尚墓塔,在古中盘寺遗址前半里处。挺立的和倒塌的石塔共20多座,实力罕见的古迹。这些僧骨塔均甲花岗岩雕凿,一般由三块巨石垒砌而成,形体很小。中间塔身刻僧人名字。塔呈方形、六角形或喇嘛肚形。有的有檐,有的无檐;有的实心,有的空心。多姿多彩,高低错落,苗为奇观。
万松寺是盘山最大的庙宇。旧称李靖庵,为纪念唐初名将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后来认为不宜直呼前贤的名字,改卫公庵。明神宗朱翊钧为此庵题写“清心”二字,后因寺旁松树满山,清康熙皇帝赐额“万松寺”。
万松寺前有一座五层六角砖体宝塔。塔有雕花塔座和护栏,有假门假窗。在一层六转角各嵌一个五层小塔。塔顶长一松树,饶有奇趣。
中途三家里有事,下山回,没爬到顶,也没转完山上古迹,遗憾,只能找机会再去了。
六年级游记作文 篇3
我刚踏进西湖,便看见了一朵朵、一簇簇引人注目的荷花。瞧!红得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刚刚露出一丁点儿,似乎还很害羞呢;有的全都尽情展开了娇艳欲滴地花瓣,在微风的吹抚中,好象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摇动着裙摆。伴随着荷花的清香、小鸟的歌唱,我来御酒坊。听介绍说,御酒坊已经有800年历史背景了,有许许多多难得一见的上好佳酿。让人一走进来就能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味呢!我都要陶醉在其中啦!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呢!
告别了御酒坊,我来到了位于灵隐寺的飞来峰,被薄薄地如轻纱一般的云雾笼罩的飞来峰此时格外清雅脱俗。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相传东晋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云游到此,看到这座嶙峋石山,认为很像印度灵鹫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出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此后,他就在这里建寺,名灵隐,将寺前石山称飞来峰。飞来峰在地质构造上属石灰岩,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树繁茂,且洞壑遍布,传说有72洞,里面也是洞中有洞,景中有景呀!每个洞的石壁上都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佛像,这些都是宋朝的手工真品呢!这些佛像神态各异,一些微闭双眼,两手合十;一些乐呵呵地,右手半握……还有许多怪石,似蛟龙,如卧虎……
可谓是千奇百怪!最后,来到射旭洞,透过岩顶的石缝能看到一线天光,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我左看右看,也瞧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爸爸看我抓耳挠腮的样子便用手向上一指,我不解地抬头往上看,呵!一小束光从上面的石壁上射了下来,若隐若现。参观完了飞来峰,心中不竟暗暗感叹:难怪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到“不谓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呀!
接着,我又游览了西湖景色秀丽的三潭印月与断桥残雪……吃了酥香的东坡肉、西湖醋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西湖之旅。
呵!美不胜收的杭州西湖呀!你真不愧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啊!
六年级游记作文 篇4
这个暑假,我跟着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和慧马国。
说起小人国和大人国,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小人国的居民们虽然只有我们的一只手掌大小,但是他们勤劳而又聪明,光是这一点就胜过我们很多人了。格列佛为这个国家做了很多,却因为国王的亲信们嫉妒格列佛,而国王又偏信亲信,使格列佛不得不离开这个国家。这正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在大人国时,又通过大人国的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藐视权力,主张和平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君主的渴望。
在第三部中的飞岛国是一个发达的国家,飞岛国的设计家们发明了许多出色的创造,如语言组合机,无毛绵羊等,都表示了作者对科技发展的期许。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够到慧马国。在慧马国里,居主宰地位的是慧马,供智马驱使的是一种类似人形的畜类野猢。前者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后者生性贪婪、好斗,好吃懒做、喜欢在田间寻找、争夺一种发亮的石头。做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慧马国里,没有表达谎言,欺骗,虚伪和罪恶这类意思的词。在那里,每一匹慧马的都是真实的,诚实的,公正的,和当时的英国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国度。是啊谁不想住在一个没有争吵,没有斗争,不需要考虑别人是否在欺骗你的地方。
看看我们的身边,骗取别人钱财,卖官卖官,甚至有人杀人放火,为了钱财不惜抛弃父母。这些都是在慧马国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是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要想生活在慧马国那样的社会里,就必须打击,抵触这些不良现象。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成慧马国那样的社会,没有欺骗、怀疑、狡猾、陷害、阴谋、贿赂......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真正充满幸福和快乐的社会里。
六年级游记作文 篇5
嗨!大家好,我是来自精灵王国的一位小精灵——雪花。现在我把这些天观察到的人们对食品卫生的认识和感受写下来。
首先,我来到学校外面的小摊点,小摊点上摆放的食品真是丰富多彩,品种繁多,看上去还挺诱人的,不过经过我的认真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些小摊点上的食品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有过期的、没有生产厂家地址的、没有食品质量安全标志的、没有保质期的等等。校门打开了,同学们放学了,同学们像一群蜜蜂一样拥向小摊点。我看到同学们手里已经拿着那些不卫生的食品正吃得津津有味,我大声地告诉同学们不要贪吃这些不卫生的食品,可我是小精灵,同学们听不到我的声音。我赶紧使用隐身术,钻到他们的肚子里,刚才吃下去食品上的细菌正慢慢地在肚子里长大,向要害部位靠近,我想:这就算是对他们因不讲卫生而受到的惩罚吧。
还有,人们常常去吃油炸食品比如:麦当劳、肯德基什么的,已经被人们称为垃圾食品,经常吃这些油炸食品,对身体会带来很大的伤害。我真恨不得让这些店关门,让大家远离它们。
食品卫生可不是小事呦,它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大家要注意平时生活中的小细节,防止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