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3 23:36:29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2、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引入《绝句》

三、讲解《绝句》

(一)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

(二)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

1、分析动词入“情”

鸣:①请同学找出能够形容鸟叫的词语并归为两类

②创设情境表现黄鹂的存在状态

上:①如果用“冲”字代替会改变什么?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这个动作

小结:表现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诗人喜悦的情怀。

含:引导得出“含”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泊:通过此字体会作者思绪

小结: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分析形容词入“境”

可以根据四个形容词制成四幅图画,在引导学生给四幅画命名、调配画面色彩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

3、分析数词入“趣”

用对比法使学生看到数词的作用

黄鹂加上两个,成对出现,当然就雌雄合鸣,具有喜庆意味,气氛就融合协调了。

白鹭加上一行,就写出了白鹭成行起飞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实而富韵味。

雪而千秋,言其积累之年深日久,可见西岭之高寒。(时间)

船而万里,言其来程之遥远,重游江南之思绪,越迁越长了。(空间)

总结:一鸣一上,近景清脆,远景悠扬,一收一放,远大的要收回来,近处的却放出去。在空旷辽阔的画面中,雄浑博大的境界出来了。

四、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五、作业:

根据所讲鉴赏方法鉴赏《滁州西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骄傲 谦虚 懦弱 古代

价值 尘土 捧起 擦洗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它们最终的结局有什么关系?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哪些与人相处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分角色朗 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明确:陶罐:善良、谦虚、自尊、宽容;铁罐:骄傲、自大。

2.课文是通过什么手段塑造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的?找出相关语句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明确:语言描 写和 神态描写。

①神态描写:铁罐“傲慢地问”表现出它骄傲、自大的性格;陶罐“谦虚地回答”表现出它谦虚、有礼的性格。

②语言描写:“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表现出铁罐自以为是、蛮横无理的性格;“不敢,铁罐兄弟”表现出陶罐善良、宽容的性格。

3.阅读第1自然段,结合后文说说为什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明确:因为铁罐自认为十分坚硬,所以看不起脆弱易碎的陶罐 。

4.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铁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铁罐说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自己“却永远在这里”,与后文陶罐保存完好,铁罐却无影无踪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性,为后文作铺垫。

5.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内容上表现出时间过去了很久,为下文揭示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作铺垫。

6.多年之后,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陶罐依然保存完好,被人们挖掘出来,视为珍贵的文物;铁罐却 因为长期的氧化反应消失不见了。

7.陶罐被人们掘出来后向人们提出了什么请求?这反映出陶罐的什么品质?

明确:陶罐请求人们把他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这反映出陶罐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8.陶罐易碎,多年之后却依 ……此处隐藏18662个字……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组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A.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读了这些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B.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指名朗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池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齐读全文。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本文的?

(板书:闻到──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板书:细致观察、丰富想象)

三、拓展练笔

1.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2.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3.师引导依照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4.交流习作,讲评后,学生修改小练笔。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布置

抄写文中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出的秋天各种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时节特有的成熟与满足。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导语: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天的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2.的确,初秋时节是美好的,它给秋高气爽的感觉,然而深秋时节作者家乡那特有的味道却留给作者永远的怀想和追忆,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2)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3)当当小老师。

三、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可前后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秋天味道的句子,多读几遍。

2.做填空练习

初说感悟:由这些特有的秋天的味道,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验。

1.再细读文章,把你喜欢的部分大声读一读,思考这些秋天的味道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把你想到的与组内的'学习伙伴交流。先读读相关的句子,再谈谈你的想法。

3.把小组的学习内容向全班汇报。汇报方式可以谈体会,可以有感情朗读。

三、比赛促读,升华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2.合作指点朗读。

3.比赛,多方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的味道

秦艽花 红薯地 玉米秸 ____亲切幸福

葡萄:色 香 态 ____满足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