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2 23:36:32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1

四、读懂课文内容

(一)提问:“群鸟”指的是哪些鸟?向谁学艺?学什么?

1.“群鸟”指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

2.群鸟向凤凰学艺。

3.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哪些鸟仍旧不会搭,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为什么?)

1.猫头鹰仍旧不会搭窝,没有窝住。因为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凤凰讲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读有关课文。)

2.老鹰、乌鸦、麻雀搭的.窝很粗糙,因为他们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

老鹰听刚说要在树上搭窝,就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就飞走了。所以老鹰的窝只是几根树枝搭成的。(读有关课文。)

乌鸦听说要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以为自己会搭窝了,就飞走了。所以乌鸦的窝是用许多树枝垒成的。

麻雀虽然把窝搭在房檐下,却不舒服,因麻雀只听凤凰说应该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样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小燕子搭的窝为什么这么好?)

小燕子认真地听完凤凰讲怎样搭窝,学到了本领。

小燕子很虚心,从头至尾都认真听凤凰讲怎样搭窝,听完还向凤凰表示感谢,他真学会了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四)谁能给这些鸟的学习态度,按从差到好排排队,并说出排队的理由。

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了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他没学到本领,不会搭窝。

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他们搭的窝都很粗糙。

小燕子学习态度认真,搭的窝最漂亮、结实又暖和。

五、按课文内容填表

六、教师先指导填一行,再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七、小结·提问: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讲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结果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唯独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同上表)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提问:小燕子学习用泥垒窝一共有几道工序,按顺序说说各是什么

先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并用带点的词说话。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1.叼、拌;2.垒;3.铺。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学习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虚心就学不到本领。

(二)不认真学习,就学不好本领。

(三)要耐心地学完,才能学到本领。

(四)只有虚心、认真、耐心地学习,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出各种鸟的不同语气。

(一)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而耐心。

教师示范:“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

学生每人自己练习,只读凤凰说的话,然后指名朗读。

(二)提问:读猫头鹰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猫头鹰不虚心,认为凤凰“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应读出骄傲的语气。(读猫头鹰的话。)

(三)提问:读老鹰、乌鸦、麻雀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1.老鹰、乌鸦、麻雀只听了一部分就以为学会了,也表现很不虚心,应读出洋洋得意的语气。

2.课文中三、四、五小段写凤凰的话时,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号?

这里表示凤凰的话还未说完,这些鸟就不耐心地打断凤凰的话,朗读时这些鸟的话,要和凤凰的话紧紧接上。

练习这三段朗读时,只读对话,不必读提示语。对话的连接要紧凑。

3.分角色朗读练习。

(1)一人读凤凰的话,三个小组分别读一种鸟的话,注意语气和对话的衔接。

(2)指名4人练习朗读。

(四)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可排练成课本剧)。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说课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本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这三点既是文章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点,不是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点。“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三点点点相连,由外到内,逐层深化,能有效触发学生情思,生成独特感受。当然这三点又应该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展开的。以上思考决定了我这次说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美,体会趣,探究谜”。

【教学流程】

下面分三个模块来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及思考。

一、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出示一张金色草地的图片,问学生:“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当学生经过品味文本语言,入情入境读好第一自然段后,我再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丰富的画面中,我深情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此处隐藏17756个字……、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设计意图: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想法让学生当堂即做,如朗诵诗,不能当堂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1、学生诵读,怎样才能读得美?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读出节奏美)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适宜诵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既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又可使学生情感升华至对美好景物的热爱。】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

2、学生自由诵读。

【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与秋天有关,学生通过自读,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秋天的千姿百态之美。】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

语言:

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

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牛顿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写牛顿的什么事呀?

(小时候。)

板书:《》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牛顿为什么要做风车?他是怎么做风车的?风车做成功了没有?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发生?……)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就能解决,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另外,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咱们一并放到第二课时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提示学生注意“摔 shuāi”“受 shu”“任 rèn”“攒 zǎn”等读音。

(1)本课多音字较多,教师可采用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提示学生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选的读音也不相同。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顿”左右结构,左边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庭”半包围结构,右下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零”上下结构,下边是个“令”字,不要写成“今”字。

“麦”上下结构,不要把上边的竖,下边的撇连起来写。

“愤”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个“艹”,右边最后一笔是“、”。

“遇”半包围结构,右边第七笔是“|”,不要写成“竖钩”。

“惯”左右结构,右上角第四笔是“|”,不要写成两个“、”。

为了区别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顿 庭 推 愤

吨 挺 堆 喷

通 羞 奖 遇

桶 差 桨 偶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