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12 21:29:35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

一年以前遇到过这本书,当时读了几页便放弃了。一年以后再重新拿起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可见,读书也是要靠缘分的,然书可再读,人难再遇。

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之甚少,也知之甚少。很早以前,通过某本书了解过弗洛伊德,到底也没有用心记过相关理论。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主要阐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关于自卑——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记得之前在某篇文章里就看过类似“我们之所以自卑,是因为我们想要变得更好”。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自卑感。没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折磨,人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

我最喜欢他关于婚姻的态度,对于婚姻,阿德勒也持有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他反对传统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顺从,认为婚姻的和谐以夫妻双方的平等互惠为基础,夫妻二人都应该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伙伴关系。虽然这个“伙伴关系”听起来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其实婚姻真的是一种长达一生的合作,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并没有高低之分。

“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突然想起,“奇葩说”关于social的一个辩题,人怎么可以不social呢?即使名声地位到达一定高度的人,在未成名时也是需要social的,否则哪能存活于世。毕竟我们存在于与他人的联系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世界即如此。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这个观点似乎和马原中,“唯物”“唯心”还是“存在”的关系时相似的。每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解读在其生活行为上都或多或少有所映射,一个人的精神思想是与其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里面有个没有注明出处的调查说,教师的孩子往往学习并不优秀,医生的孩子常常产生精神问题。后者不知道,前者根据我的经验倒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似的。至少我是这样,在脱离父母监督的高中,便走向了不归路,大学简直放飞了自我。虽然没有太差的结果,但是明显自己应该可以做的更好。三水同学应该也算吧,只是他比我幸运一点,高中还是有监督的,到了大学也是浑浑噩噩。

关于梦境,人的人格在梦中和清醒时都是一致的。只是梦境中,人比清醒时更为放松,人格受到的障碍和防御减=少,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来。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一致的,但是梦对我们的生活模式提供了支持和维护。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

关于教育,阿德勒也着重强调一种“合作”的教育观,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合作。还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从环境和基因方面,从心理和生理方面来讲述的;还有工作方面,任何工作都是有价值的,还有犯罪问题等等。我感觉这本书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看,少年可以从中改善自己的情绪;青年人可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中年人可以在有适合自己的育儿观。

最后以这句结尾,“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我需要过好自己的人生,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2

我于今天下午完成了对《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出生于维也纳,是个犹太人。他于1932年,也就是在他62岁时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这本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生活的意义;二、心灵与肉体;三、自卑感和优越感;四、早期的记忆;五、梦;六、家庭的影响;七、学校的影响;八、青春期;九、犯罪及其预防;十、职业;十一、人及其同伴;十二、爱情与婚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这本书中主要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卑的一些描述。当然,在此书中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来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困境,以及产生此类困境的根源和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每天要面对许多孩子,而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他们和培养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有必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往往会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如果说之前我对孩子们的欠佳行为的教育是经验之谈、主观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够变得更专业,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学。我相信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此书中提到不管一个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还是书香门第,都不能决定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的好坏,也就是说环境或遗传不具有强迫的力量。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亲和父亲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人物,然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父亲的活动范围一般比母亲广,他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生活经历。父母本身彼此应该是很要好的,和朋友、外界也应该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婚姻和睦的家庭,那么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对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满的家庭是充满危险的。光是书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我所任教的每个班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当我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后,也就明白原因了。

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养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如果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养他们 ……此处隐藏15215个字……因为自身的弱小,在成长中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自卑。为了补偿这种感受,他们应该练习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获得生活的安全感,并在这种愉悦中,获得兴趣并发展终身受益的技能。在家庭的影响一章中,阿德勒描述了家庭对个人的巨大影响。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生活方式,给每一个孩子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的处境来消除自卑, 甚至获得成就。而生活的失败者,则在不合作的态度中,在自己的想象里获得满足。关键在 于正确理解生活,并拥有对他人有益的合作的生活态度。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 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 超越。 阿德勒说,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 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 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 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 超越力量的大小,审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 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 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从我们的童年开始,自卑感对我们的影响就从未停止过。儿童因为自身的弱小,在成 长中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自卑。为了补偿这种感受,他们应该练习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获得 生活的安全感,并在这种愉悦中,获得兴趣并发展终身受益的技能。在家庭的影响一章中, 阿德勒描述了家庭对个人的巨大影响。 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生活方式, 给每一个孩 子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 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 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而父亲必须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 积极的方式处理好职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题。 而在学校的影响一章中, 阿德勒将学校定义为家庭的延续。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非常注意 儿童的困难、并且要及时纠正父母的错误,这是学校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而且身为教师 应该对儿童有真正兴趣, 这样才能全身心的去投入教育每一个孩子; 教师同时也应该注意训 练每一位孩子对别人发生兴趣, 使他们走上独立而又与人合作的生活道路。 为什么合作是非 常重要的呢?因为人其实是很软弱的, 如果人类不合作, 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轻易的 置人于死地,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因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 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但团结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需要 精神支柱,没有团体社会的认可,人会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 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这 是至关重要的。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4

青春期存在许多危险,但它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青春期让成长中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令他们感觉自己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以前生活方式中未能发现的错误可能也在这一时期露头,但经验老到的人总能洞察出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些错误越来越大,无法再被忽视了。

青春首先意味着一件事: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我们也许可以尽量让他们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这样,处于这一境遇中的孩子所面对的压力可能就会减轻许多。如果他们觉得必须要证明自己的成熟时,不可避免地会过度反应。

许多青春期行为都出自对展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这一行为的走向取决于孩子们对“长大”的理解。如果“长大”意味着挣脱束缚,孩子就会反抗一切限制,这在该阶段的孩子身上很常见。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父母觉得不再有权时时刻刻监督他们。父母越是想证明他们还是小孩,孩子就会越激烈地反抗以证明恰恰相反。这样的争斗会成长出敌对情绪,于是我们面对的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场景。

对成年生活准备不足的孩子在面对职业、友谊、爱情和婚姻时会惊慌失措,他们对以后是否能应付这一切没有任何信心。如果孩子对未来感到担忧和悲观,自然想要寻求最不费力的方法应对,但这些捷径根本没有用。这样的孩子越是被命令、被劝诫、被批评,就越是觉得如临深渊。我们越是推动他们,他们就越是想后退。如果不能给他们鼓励,所有试图帮助他们的努力都会成为错误,并更进一步摧毁他们。他们是如此悲观与恐惧,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会自觉自愿地奋发图强。

许多青春期“失败”的者在童年时都是被溺爱的孩子,显而易见,对那些已经习惯由父母为他们做好一切的孩子来说,面对成年的责任会尤其艰难。他们仍然想要被宠着,但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于是感觉生活欺骗了自己,对不起自己。他们在温室中长大成人,外面的气候对他们来说太过苦寒。

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它意味着我们已经克服了生命中所有的困难,终于生活在安全与胜利之中。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着摆脱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他就会一直落在后面。只有当他发自内心地找到了一个能够激励自己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比阻挡他的障碍更大时,这个孩子才有可能打起精神来。

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指向何方,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朝着自我之外的目标而努力,那么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很好地训练自己,做好准备,以求达成目标。任何困难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成功路上需要跨越的障碍而已。反过来,如果他们的兴趣点只在于强调自身的不足,或是虽然对抗这种不足,但只是为了使自己从中脱身,他们就很难取得真正的进步。一只笨拙的右手不会因为人心里想着要变得灵巧,盼望着少些笨拙,甚至避开那些显示出其笨拙的场面,就变成了灵巧的右手。只有通过实打实的练习,笨拙的手才有可能灵巧起来,并且对于“将来能够做好”的渴望,要远远超过当下的笨拙所带来的挫败感。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5

我们所说真正的“生活意义”是有标准的:它们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享有的,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很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

如果一个好方法能够解决某个个体所遇到的困难,那么,它一定也可以为其他人解决相似的问题,这样的科学方法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有相同意义的。

天才的定义是他人公认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是建立在其至高无上的效用之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称为天才。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的意义在于个人为团体所贡献的力量。在这里,我们指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职业动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只关注他所作出的成就。

那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够应付自如的人,是在以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引发别人的关注和兴趣,并与他人进行互惠合作。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行为会被同伴的兴趣所影响,每当他遇到挫折时,都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那就是避免和他人发生利益上的正面冲突。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2

如何超越自我,改变命运?这是本书要讲的核心问题。

具体分两个问题来讲。第一个问题,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