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时间:2024-07-12 10:54:30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

最初知道《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因为一篇公众号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荐大家去看。当时我看到这个书名,特别好奇,对于一个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结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于是,我翻开了这厚厚的200多页。

整体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不复杂,但是思想还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认真读下来,心胸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不会再纠结于一点不放。这于我的确是有帮助的。

但要说超越,我也说不上来。因为整本书并没有什么体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较松散。我在读每一个方面的'时候会将书中的理论往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套,似乎如书中所说,似乎又不完全是这样。

比如说童年记忆,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很多有分析意义的童年记忆。或许有部分人童年记忆深刻,很有参考意义,可是对于记忆没那么深刻的人又该如何解析呢?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被惯坏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亲戚家不愿读书不愿出门的孩子。父母的娇惯和放纵,学校老师的忽视,使得孩子的社会兴趣和合作精神极度缺乏,从而变得不那么正常。当然,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并不仅仅只有这些,阿德勒还列举了青春期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由于年代久远,阿德勒的一些思想与现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异,但是把这本书当成现代某些鸡汤文的集锦是万万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爱的观点来说,这在现代也是不过时的。

其实总体看来,阿德勒是想把自卑当作一个核心,然后用设法去补偿,但书中提到自卑的地方并不多,对一些个体的分析也不是那么严谨。不过整本书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观点都具有启发性,方法论也总是积极向上的,应当算得上是一本好书。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2

阿德勒一生著作丰富 ,而此书著成于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 1 9 3 2年 ,书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 。

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 ,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 ,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 ,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 。因此 ,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 :每个人感受到的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 ,甚至是不正确的 ,因为 “意义 ”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领域 。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 。只对某个人意味着某些事情的东西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 、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都清楚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生活的意义在于为团体贡献力量 ,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 。

每件记忆都是值得纪念之物 。

预见运动的方向是心灵最重要的功用 。所有心理上的错误 ,都是选择动作方向时的错误 。

心理学的领域是 :探讨个人各种表情中的意义 ,找寻了解其目标的方法 ,并以之和别人的目标互相比较 。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对他身体印象的态度 ,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讨论人类心灵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个体心理学一个更进一步的定义 :它是对合作之缺陷的了解 。在个体心理学中 ,我们考虑的是灵魂本身 ,是统一的心灵 。我们研究的是个人赋予世界和他们自身的意义 ,他们的目标 ,他们努力的方向 ,以及他们对生活问题的处理方式 。迄至目前 ,我们所拥有的了解心理差异的最好方法 ,就是观察其合作能力的高低 。

我们说过 ,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 ,个人正忙着构造他心灵的整体性 ,并在他的心灵和肉体间建立起关系 。他利用由遗传得来的材料和从环境中获得的印象 ,并将它们修正 ,以配合他对优越感的追求 。在第五年结束时 ,他的人格已经成形 。他赋予生活的意义 、他追求的目标 、他趋近目标的方式 、他的情绪倾向等等 ,也都已经固定 。以后它们虽然也可能改变 ,但在改变它们之前 ,他必须先从儿童期固定成形时所犯的错误中解脱出来 。正如他以前所有的表现都和他对生活的解释互相配合一样 ,现在他的新表现也会和他的新解释密合无间 。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时的四五年间确定的 。

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 ,我们不得不怀疑 :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 。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 ,也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 ,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 ,全身发抖地说道 : “我要回家 。 ”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 ,脸色苍白地用抖动的声音说道 : “我一点都不怕 。 ”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 ,并问他的妈妈 : “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 ”事实上 ,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 ,但是每个人却都按照他自己的生活样式 ,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 。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 ,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即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 ,即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处境 ,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 ,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 ,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对他有所助益 。他的目标仍然是 “凌驾于困难之上 ” ,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 ,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同时 ,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 ,因为造成自卑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 ,问题也依旧存在 。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 ,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 。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 ,而不设法予以了解 ,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 。他给我们的印象里 ,并没有要改进其环境的计划 。我们所看到的是 :他虽然像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 ,可是却放弃了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 ,他所有的举动都带有此种色彩 。如果他觉得软弱 ,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 。他不是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 、更有适应能力 ,而是训练自己 ,让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 。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 。如果他觉得无法应付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 ,他可能会变成独裁的暴君 ,以此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 ,但是他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 。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的自卑感 ,它们会变成他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便能称之为 “自卑情结 ” 。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 ,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愤怒 、眼泪和道歉一样 ,都可能是自卑情绪的表现 。由于自 ……此处隐藏10136个字……/p>

本书虽然存在心理学科理论,相对于外行人的我而言也许会有一点难度,但由于自身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也会涉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因此基本能够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阅读完本书后,我不得不被作者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的写作功底和形式深深折服,每当看完一章都会有所启发,是一本真正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修正自我成长的好书。

自卑感其实每个人都会存在且不可消除,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当面对自我的不足与他人的优点相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落差感,从而形成自卑情绪。自卑本身而言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至于自卑带来的影响在于个人和环境,尤其在于个人。于心态乐观积极的人,自卑让其认识自身的短板从而激发其潜力,挖掘局限的潜能,从而完善自身,扬长避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长处;而于消极彷徨的人,自卑自然会使其加深自我不足的事实承认,意识形态不利于个人和家庭社会的发展。

本书对我的另一个启发便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的重要性。个人追求发展,横向的联系是交际圈行业圈的发展,纵向的联系便是个人身心灵的`自我修正和自我发展,而无论两者中的哪一方面的发展,终究离不开社会,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具有社会性,通过社会联结人脉,资源,大自然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而两者的关系则可细化到合作,我与世界,我与社会,我与他的联系。

总体而言,本书成为我认识自我不足和寻求人生意义的明灯,并且学习发挥自我潜能,超越自我,转化意识态度,能够读懂作者的作品已经是一种幸福,而能够于己而言有启发有共鸣有学习和反思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学习幸福,感谢作者的作品《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0

我于今天下午完成了对《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出生于维也纳,是个犹太人。他于1932年,也就是在他62岁时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这本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生活的意义;

二、心灵与肉体;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早期的记忆;

五、梦;

六、家庭的影响;

七、学校的影响;

八、青春期;

九、犯罪及其预防;

十、职业;

十一、人及其同伴;

十二、爱情与婚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这本书中主要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卑的一些描述。当然,在此书中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来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困境,以及产生此类困境的根源和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每天要面对许多孩子,而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他们和培养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有必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往往会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如果说之前我对孩子们的欠佳行为的教育是经验之谈、主观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够变得更专业,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学。我相信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此书中提到不管一个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还是书香门第,都不能决定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的好坏,也就是说环境或遗传不具有强迫的力量。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亲和父亲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人物,然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父亲的活动范围一般比母亲广,他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生活经历。父母本身彼此应该是很要好的,和朋友、外界也应该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婚姻和睦的家庭,那么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对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满的家庭是充满危险的。光是书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我所任教的每个班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当我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后,也就明白原因了。

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养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如果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读了这本书,我突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老师频换这种事情出现了。其实,家长的顾虑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当今社会,已经在鼓励老师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作为教师的我,也决定继续加强对心理学方面书籍的阅读,借助这样的书籍了解和帮助学生。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1

这本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我认为很有趣,作者和我的想法有所不同因此开阔了我的视野。

我最开始对作者所提到的合作的重要性嗤之以鼻。后来我了解到,这里的合作,是比较广义的。我对此的理解是,比如我现在点了一份外卖,那其中至少牵扯了我、送外卖人员、厨师、程序员等人的合作。因此也可以说,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职责,就是合作。

后来作者提到了自卑情结与优越感的概念。我认同人类的不少目标,其本质就是追寻优越感。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优越感不足或缺失的时候,就会开始自卑,开始怀疑。书中提到,我们需要了解到人采取的方法(原文其实是选用某种病症,但我不是很认可)与优越感目标的关联。作者随后提出,方法无可厚非,需要改变的是目标。目标改变后,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他不必再用他旧有的'习惯和态度,适于他的新目标的态度会取代它们。

作者很强调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奉献,要合作,这令我感到自己是个极其格格不入的人,读这样的文字,让我觉得特别扯淡。后来我觉得作者渐渐自圆其说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与我的观念有冲突,只不过是知道了作者的思路。他有提到个人的目标与社会的目标,当两者不一致时,就会有不良影响;比如当事人变得狭隘,走向反社会道路等。我觉得这个是挺真实的,与社会主流不一致,确实会活的艰难。目标不与大众一致,也会很累。

作者还提到了早期记忆对人后期的影响,举了一些例子,有些看着还挺触动的,好像有所感,但又不知怎么表达。我比较认可作者的一点是,家庭之中的关系要平等。我想做到这一点的中国家庭很少吧?当然啊,这一点的实现,听上去很理想化,也着实让人羡慕。

读完这本书还是花了很多天,导致对一些内容有所遗忘,难以进行整体的理解。这也是本挖煤的个人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体现,以后还需继续努力。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